设计癖 03-09

豆瓣9.4!Netflix的这部纪录片,告诉你设计大师养成之路

2017 年 2 月,美国 Netflix 的公司推出了一部纪录片:《抽象:设计的艺术》,这是一部关于文化创意时尚工业领域的艺术纪录片,汇集了目前活跃于全球各个领域的顶尖设计师以及他们的设计理念,对设计感兴趣的童鞋们绝对不可以错过。

1、Christoph Niemann:插画

“让视觉艺术发声,像钢琴家弹钢琴一样,你要学会控制特定的按钮、用特定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想法和情绪。因此,你要要不停的战斗,努力练习发声的动作。”

—— Christoph Niemann

第一集讲述的是曾多次为《纽约客》设计封面的插画艺术家 Christoph Niemann,他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而且简单有趣,虽然看似抽象,却依旧可以一眼看懂他想表达的意思。

Niemann 觉得,抽象是艺术最重要的概念,抽象不只是简单就行,每个想法都需要特定的信息去表达,每个想法都有特定的去表达的复杂程度。他用画「心」做了一个比喻:如果你简单的画了一个方形,每人明白你要表达什么;如果你很写实的画了一个心脏,只会让人觉得不舒服,没人觉得那是爱的表达,所以我们有了现在抽象的心的表达,这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形状。

Niemann 的创作秘诀就是发呆,他的创作很依赖火花,这就要求自己保持十分轻松的状态,没有截稿压力。每次在创作之前,他都坐在一张白纸跟前,随便随便做点什么,比如故意把咖啡渍弄到白纸上,然后看一件东西突然发生。他会把知道的东西分解成小元素,然后重新组合。

虽然看似散漫、没有章法,但是在整个创作过程中,Niemann 仍然认为控制是很重要的,你要明白自己要去哪里、为什么有些东西是可行的、而有些东西是不可行的。

2、Tinker Hatfield:鞋子设计

“要到外面的世界,去体验人生,将自己的经验诠释为独一无二的设计。要观察世界的面貌,去解决问题,还要增加一些特色,然后冒点风险、做出假设,再将一切组合起来。”

—— Tinker Hatfield

Tinker Hatfield 为耐克设计过多款经典鞋型, Air Max 1、Air Mag、Air Jordan XI 和最新的 Air Jordan XX8 等等都是他的作品。他认为设计鞋子,就是思考如何让脚这种人类最好的工具,发挥其最大的潜力。

Tinker Hatfield 以前是一名撑杆跳运动员,还曾拿到过俄勒冈大学的全额运动员奖学金,但是在一次训练中,他的脚踝被摔成了两半,他的教练为他特制了一双鞋,帮助他继续训练,这件事情让 Tinker Hatfield 想成为一个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人,而设计鞋子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在 Tinker Hatfield 的认知中,设计中也许蕴含着艺术,但是设计鞋子并不是艺术,因为艺术是来自创作个体的终极自我阐述,而作为一个设计师,最终的目标不是自我阐述,而是为他人解决问题,并且希望穿在别人身上会好看。

Air Max 是 Tinker Hatfield 在 Nike 的第一个项目,其灵感来源于法国一个内部结构外漏的建筑:巴黎杜皮蓬艺术中心,他创新性的做了气囊外漏的设计,当时很多人都说这太前卫了,不可能卖出去,甚至有人说要开除他们,但是,最后的结果大家都懂,这不仅是 Nike 的创新,更开创了鞋类的新突破。

Tinker Hatfield 也可以说是乔丹的御用设计师,当年乔丹曾想接触与 Nike 的关系,而他当时设计的鞋子让乔丹改变了心意,这就是飞人乔丹第三代。从那以后,一直到乔丹第十五代都是他设计的。虽然 Tinker Hatfield 有一阵离开了乔丹团队,但是在设计乔丹第 20 代的时候,乔丹又把他请回来了,这次,他只是与乔丹聊天,帮他回顾了运动生涯,然后将乔丹的经历都化作一个个符号,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飞人乔丹 20 代。Tinker Hatfield 认为,鞋子设计其实是有关未来的预测。

3、Es Devlin:舞台设计

“剧院设计师都知道,自己的作品是转瞬即逝的,没有什么是永恒不朽的,当你开始制作的时候,你就知道一切都将烟消云散,最后一切只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 Es Devlin

Es Devlin 是国际舞台设计师,为 2012 年伦敦奥运会闭幕式打造舞台,为肯爷、Beyonce、Adele、Miley Cyrus、Jay Z 等巨星定制过演唱会布景,在伦敦巴比肯音乐厅给卷福 Benedict Cumberbatch 的《哈姆雷特》设计戏剧舞台,还为奢侈品牌 Chanel、LV 设计过秀场和艺术空间。

Es Devlin 的父母一直以为她会从事音乐相关的工作,她从 11 岁其就前往伦敦皇家艺术研究院学习音乐,虽然阴差阳错从事了舞台设计这个美术工种,但是音乐对她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她眼中,设计很多舞台都是寻找音乐的环境的过程。

在她的创作过程中,有从 5 个元素来切入的。一是空间,这涉及到空间心理学的领域,要考虑到展示空间的过程对演员、对观众都各有什么影响;二是光线,Es Devlin 经常找到特定的光线、或者将光线完全去除,将事物塑形成可以让光进入的样貌,为了达到最好的光效,她经常会利用镜子;三是黑暗,黑暗是进入某种空间的入口,比如演员进入舞台的入口都掩藏在看不到的地方。

最后就是比例和时间,Es Devlin 表示要拿出大家都认识的符号,创造出对每个人来说都有意义的事情;同时,Es Devlin 认为舞台设计也应该明白,舞台设计创造的不是事物,「而是人们在表演当下所享受着的、与之为伍的时间,时间由观众感知,它在博物馆里不会有任何效果,只存在在表演的当下。」

4、Bjarke Ingels:建筑设计

“建筑是让梦成为现实的一种方式”。—— Bjarke Ingels

Bjarke Ingels 是全球最具创意且最受欢迎的建筑师之一,是丹麦建筑工作室 BIG 的创始人,他年纪轻轻就以其前卫的设计风格在全球引领了一种新风尚,他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鲜的力量,为此有人说:「在他出现之前,丹麦的建筑还在沉睡。」

Bjarke Ingels 认为在创作之前,先不要有想法,而是应该有一些概念,然后再次基础上拓展、深化。哥本哈根的海上青年之家是 BIG 团队完成的第一栋建筑物,在那里,他度过了自己的 30 岁生日。当时风靡环保蜂巢,BIG 团队就想出了享乐的永续性这个点子,若永续性能提高你部分生活品质,那将是什么样的,而这也成为海上青年之家设计的初始概念。

真正让 Bjarke Ingels 名声大噪的是 VM House,他当时申请将建筑加深 30%,两层挑高,每三层楼有一个中央走廊。建成之后,VM House 在一个周日卖掉了 110 户,这也成了 BIG 团队的市场敲门砖。

Bjarke Ingels 认为建筑物要符合本人最大的想象,凭借疯狂的想法,在 BIG 团队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们完成了 13 栋建筑,比如获得 Arch Daily 2017最佳住宅的纽约摩天庭院 VIA 57 WEST、2010 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台湾花莲度假住宅、德国法兰克福新塔……几乎每一栋都是网红作品。

但是也正因为太独特了,Bjarke Ingels 也遭到了一些非议,很多年同行说他是只会使用堆叠法、玻璃、屋顶庭院,为了迎合开发商而建造了一些廉价建筑,但是 Bjarke Ingels 本人并不在乎,他表示,若你超出中立范围,肯定会有很多好坏两面的评价。

在他看来,建筑也是自己生活的参照。因为,一栋建筑最少要有 6 年的规划时间,所以每一栋建筑设计后,你都要问自己,这值得我接下去花 7 年的时间吗?在自己的著作 Yes is more 中,Bjarke Ingels 用漫画的形式 表示,在所有人确认之前,不管是多小的问题,他们都会去处理,这种要让所有人都开心的理念,成为打造非凡建筑的不二法门。

5、Ralph Gilles:汽车设计

“当车熠熠生辉,停在路边,它不仅要代表良好的汽车品牌,还要代表底特律迷人的工艺技术。”

—— Ralph Gilles 

Ralph Gilles 是美国汽车业第三大公司菲亚特克莱斯勒的全球设计总监,也是 2005 款克莱斯勒 300C 和道奇 Magnum 的设计者。

要知道,菲亚特克莱斯勒在美国的认知度甚至不如丰田、宝马那样深入人心,所以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吸引人们购买。拍摄纪录片时,Ralph Gilles 正在忙于概念车 SM-1 的设计,当时福特和通用都认为克莱斯勒已经死了,而这款概念车是克莱斯勒一次巨大的投资。它的重要性在于,向人们宣示,克莱斯勒在投资这个品牌,而且要改编品牌的概念。

克莱斯勒一度在濒临奔溃的边缘,产品投资不足、员工流失大半,在最艰难的那一年,Ralph Gilles 陪母亲过圣诞节的时候,甚至担心节后是不是还有公司可回,但是无论如何,他都陪着克莱斯勒坚持下来,他对克莱斯勒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小时候,父亲对 Ralph Gilles 的管教很严,希望他成为一名工程师,但是他却对设计汽车更感兴趣,房间里挂着很多草稿,在姑姑的鼓励下,年仅 12 岁的他把这些手稿寄给了当时克莱斯特的高管李艾柯卡,李艾可卡给他回信说,觉得他在汽车设计方面会有作为,还推荐了 3 个学校。这封信他到现在为止都装裱起来,保存在家里。所以,Ralph Gilles 说只要克莱斯特不倒闭,他就不会走。

在设计汽车时,Ralph Gilles 认为人与车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他自认为是一名浪漫主义者,最棒的设计都是饱含情感的,他希望通过良好的设计避免次品,凭借一个产品振兴一个品牌。

6、Paula Scher:平面设计

“比起设计新标志,更难的是说服人们接受新标志。”   —— Paula Scher

Paula Scher 被人称为平面设计女神,大家都说她总能想出不同的方法让字型说故事。美国的平面设计潮流是她带动的,她的作品包括纽约公共剧院、Windows 8 全新视觉、花旗银行等,同时,她还是五角星工作室的灵魂人物:接触平面设计的人应该都知道,五角星工作室里云集世界上顶尖的平面设计师。

Paula Scher 曾经在泰勒艺术学院学习插画设计,那是她就爱上了文字设计。20 世纪 70 年代,Paula 在哥伦比亚唱片设计专辑封面,当时她一方面要遵循唱片歌手的意愿,一方面又要说服他们接受自己的想法,她会选择歌手喜欢的图片,然后再设计出相应的文字。直到4-5年后,文字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插图成为背景,而这个潮流正是她自己创造的,也创作了未来 30 年自己的工作型态。

真正让文字设计、让 Paula 声名鹊起的是《踢踏春秋》的海报设计,这个让大家真正记住了文字设计的时尚感,但是对于 Paula 本人来说体验并不好,因为那之后,大家都在模仿这种设计,这应该是设计师最不愿意看到的了。

Paula 认为,字体的辨识度可以帮助一个地方创造形象,字体粗细、位置的变化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在读出字义之前,字体就已经让观众有感觉了。她为纽约公共剧院设计的文字 LOGO,正是通过字体的变化产生不同的意义,粗细不同的几个字母,代表的是纽约的一切。LOGO 完成之后,Paula 修改过几次,但是大家都没有发现,这是 Paula 的惯例,因为她觉得很难想到经久不衰的作品,只能想出随时间变化的设计,所以每隔 5 到 10 年她都会重新审视作品,并做出微调。

大部分时候,Paula 的灵感都来源于市区,所以她不会让自己离开市区太久。她最喜欢的创作方式就是在出租车上发呆,想出好点子,然后让潜意识自由发挥,她说:「要抱着娱乐的心态来设计,如果不是很随意的状态,你什么也设计不出来。」

7、Platon:人像摄影

“当我按下快门的时候,总会有很棒的事情发生,只有0.002秒的时间,却冻结了一个时刻,你要寻找的是感觉离自己灵魂最近的时刻。”

—— Platon

Platon 是当今最著名的人像摄影师之一,以大胆、写实、无畏而出名,拍摄过普京、卡扎菲、奥巴马等著名人物,为《新纽约客》、《滚石》、《名利场》、《Esquire》、《GQ》等著名杂志工作过。在他的人像摄影中,Platon 最看重的是光线、人物的眼睛。

Platon 的父亲是建筑师,母亲是美术史学家,小时候,父亲经常带他旅游,带他看希腊的建筑,告诉他建筑的美感,因此,希腊教堂中人物的画像、平面设计、建筑概念,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对于 Platon 来说,照相机只是工具,重要的是照片中的故事、传递出的信息和感受、情感链接,你如何让照片触动人心。所以,在拍摄之前,他想的不是如何拍出好看的照片,而是从这个人身上自己能知道些什么。Platon 说,拍摄照片需要技巧,但是 99.9%的时间都在于如何跟被拍摄对象建立联系,这让他更接近被拍摄者,通过这层关系,他甚至能切身体会到被拍摄者的感受。

直到现在,Platon 依旧坚持用底片拍摄,因为用数码拍摄照片,摄影师会一直看屏幕上的照片,而失去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那种关系,他需要靠近自己的被拍摄对象。他表示,科技很棒,但是我们不能让工具成为自己的主人,即使是用修图软件,他们也坚持手绘,而不会使用魔术棒等快捷工具。

Platon 也有自己的缺点,他不能处理复杂的问题,读写障碍,写字很慢,否则会混乱,而设计是帮他处理混乱的方式,他认为,好的设计能简化复杂的世界。在 Platon 的眼中,摄影就是设计,你用的照相机、灯光等设备是一样的,但是传递出来的信息是不一样的。

8、llse Crawford:室内设计

“在设计空间的时候,把人类的需求摆在第一位,设计将能带来深远的影响,给人类带来更幸福的生活,让世界成为更美好的地方。”

—— llse Crawford

llse Crawford 是国际著名的室内设计师,是《ELLE家居廊》的创办人之一,在《ELLE家居廊》工作九年之后,llse Crawford 想自己做东西,想拥有自己创造的机会,所以选择了辞职。

辞职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荷兰馆创始人尼克琼斯请她帮忙设计巴宾顿饭店。巴宾顿饭店在乡村,很多人都自然而然的认为应该是乡村风格的,但是 llse Crawford 不这么想,考虑到这里接待的多事媒体、广告界、剧组人员,这里应该是非正式的家居风格,让住客有回家的感觉。虽然这在现在看来没什么,但是在当时却是破天荒头一遭。

在做室内设计时,llse Crawford  很注重人的体验,并将人的体验作为设计的开始。因为,她认为,人的一生有 87% 的时间都待在建筑内,建筑设计影响了人们的感觉和行为。因此,室内设计不应该只是视觉,而应该思考的过程,是一种技巧。根本上,设计是增进人性的一种工具,它是人生的框架。

她的工作室有一个建材图书馆,她认为建材是不会说谎的,将各种建材放在一起,让它们彼此交流,才能创造出有触感而温馨的具体环境。比如设计国泰航空的机场贵宾室,考虑到人流量大,所以建材必须容易保养。经过对比,她使用了黑玛瑙做头等舱的走廊,但是黑玛瑙又很昂贵,又选择了平价的石灰岩这种评价的替代材料,运用在在其他地方,最后用天鹅绒中和黑玛瑙和石灰岩的冰冷,创造了奢华又有实用性的环境。

llse Crawford 始终认为人与建筑是有互动的,在室内设计之前,你把自己的意见放到一边,应该不断问问题、观察环境、倾听别人的想法,然后真正了解自己想要的。

总体看这 8 位世界顶级的设计艺术家,他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随性创作,不管是插画家 Niemann 还是 平面设计师 Paula,都选择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寻找灵感,然后把灵感系统化、具象化,不断的深入探究,成为自己的作品;另外一方面则来自于观察与沟通,摄影家 Platon 观察被拍摄对象,llse 观察人类与住所的关系。当然,他们也拥有所有艺术家都拥有的品质:对自己的作品的纯粹的热爱。你觉得呢?

图片来源:网易

关注设计癖,发现好生活。关注设计癖微信公众号(shejipi),下载「设计癖 App」同样精彩。

珍新闻

看少一点,看好一点